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蒯祥。
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計入國徽,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它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了中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成為舉世矚目、令人神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