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位于云南麗江寧蒗縣北部永寧鄉和四川省鹽源縣左側的萬山叢中,瀘沽湖大落水村距寧蒗縣城有73公里,距麗江古城200公里左右。瀘沽湖為川滇兩省界湖。
為四川云南兩省共有,湖岸線四川要比云南的湖岸線長約占2/3。瀘沽湖面積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達93米,透明度高達11米,最大能見度為12米,湖水清澈蔚藍,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云南第二深的淡水湖之一。湖中有5個全島、三個半島和一個海堤連島,形態各異,翠綠如玉。
瀘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郁,翠綠如畫,身臨其境,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于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于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2009年11月,瀘沽湖景區被國家旅游景區A評
委專家評定為AAAA級風景名勝區,瀘沽湖門票為100元。
瀘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外的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距西昌市258公里,宛如一顆潔白無瑕的巨大珍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部。她那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亙古獨存的母系氏族遺風民俗,基督教中的“諾亞方舟”,喇嘛教的朝鐘暮鼓,是那樣的惹人矚目,使眾多游客的目光投向這塊神秘的土地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為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只展翅的飛燕也是云南第四大,四川第一大天然淡水湖,被譽為“高原明珠”。湖的西北面,雄偉壯麗的格姆山巍然矗立,這即是摩梭人人為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湖的東南面,與草海
連接,這里牧草豐盛,牛羊肥美,淺海處茂密的蘆葦隨風蕩漾,蔟蔟的花草迎風招展,每到冬季,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候鳥數以萬計棲息于此,平添一種生氣,一種景致。湖周,在那茂密的原始森林里,豹、獐、鹿、巖羊、小熊貓、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動物出沒其間,給人幾分畏懼,幾分野趣。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摞房舍,炊煙裊裊,牧歌陳陳,漁火點點,阿哥阿妹,結伴相隨,好一派景象萬千的農家農園,令游人魂不守舍。
瀘沽湖畔居住的主要為摩梭人,婚姻獨特,風俗獨特,家家之主,皆為女性,其家庭成員血緣,均為母系血統。如家庭成員中,祖輩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輩只有母親,舅舅和姨母。阿肖婚的子女則稱走婚父親為“阿波”或“阿達”。
在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樸,無論是成丁禮、阿夏婚、母系家庭、喪葬,都是絕無僅有的。每個禮儀,每種風俗,都是一個個優美動人的故事,一支支優揚動聽的牧歌,無不充滿幾分神秘,幾分浪漫,幾分詩情,幾分畫意,從而給人以遐想與思憶。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瀘沽湖即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游人無不為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為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誘惑。看吧,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著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頭”。在瀘沽湖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人們的飲食文化也濃濃地染上了自然、古樸的特點。時至今日,納日人的飲食無論主食還是副食,仍是以山間泉水、芳草、果仁、五谷雜糧作佐料,人工自釀、自腌、自烤、自煮后置于壇里,放于火上、鍋里而后數日、數月直至數年才開啟供已食用,供遠方來客品嘗,這就是瀘沽湖有名的豬膘肉、蘇里瑪酒、酸魚、烤魚干、牛頭飯、豬腸血米等。這些美食佳肴,令您目不暇接,回味無窮。[1]
瀘沽湖
瀘沽湖不僅水清,而且島美。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湖岸曲折多灣,共有17個沙灘、14個海灣;湖中散布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遠看象一只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其中,云南寧蒗一側的黑瓦吾島、里無比島和里格島,成為湖中最具觀賞和游覽價值的三個景點,被譽為“瀘沽三島”。也是瀘沽湖云南段湖岸線雖沒四川長卻勝過四川的原因。黑瓦吾島位于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島上樹術蔥籠,百鳥群集,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也是昔日永寧土司阿云山總管的水上行宮,美國學者洛克也曾旅居于此。
瀘沽湖自然造型十分優美,周圍山巒環繞,神姿仙態,洲灣堤島,或隱或現。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無數大大小小沖積而成的片片扇表開闊沙灘,提供了游客休息游玩的天然處所。湖東南三家村后山上,有一幽谷蜿蜒而下,這里清泉淙淙。小巧玲瓏的“菩薩洞”就幽藏在這條溪谷之中,它是游客養情怡情,避蔭納涼,領略幽谷風光的絕妙境地。瀘沽湖具有濃郁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摩梭少女的風姿,獨木輕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漁歌,堪稱“湖上三絕”。在瀘沽湖的每個山灣村寨,你都可以看到那些穿著秀麗衣裝,落落大方,清秀美貌的摩梭姑娘。
瀘沽湖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尤其是以摩梭人獨特的文化和民族風俗使其具有獨特而豐富的內涵。
摩梭母系部落
格姆女神山下的小落水村是云南境內瀘沽湖邊的最后一個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線就在村口,它是摩梭部落最古老的村寨之一。古老的民居建筑,原生態摩梭民風民俗,至今保存完整。成為游客和專家學者體驗摩梭風情的基地。
草海
15000畝草海,是鑲嵌在瀘沽湖東面的翡翠。37種水生植物,42種珍禽異鳥,再加之11種魚、蝦、貝、螺、蛙,構成罕見的生物大觀園。草海內蘆葦如墻,水路錯綜,紅衣白裙的摩梭姑娘劃著豬槽船出沒其中,悠揚的“啊哈吧啦”民歌在水草叢中回蕩。這份自在,這份逍遙,心又醉了,人也癡了。
走婚橋
生活在“母系家庭”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
俗。這座橫跨草海、連接兩岸村落的木橋,長達300余米,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天下第一愛情鵲橋。”
黑喇嘛寺
建在草海旁的黑喇嘛寺,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本波教派”(黑教)宗教場所。是瀘沽湖唯一的黑教寺廟。寺廟按律舉行的法事活動,成為摩梭人盛大的節日。末代土司王妃府 瀘沽湖末代左所土司漢族夫人肖淑明的居所。肖婆婆在這里向海外游客講述她的傳奇人
瀘沽湖
生。
扎窩洛碼頭
草海摩梭部落村寨。地處草海邊沿深水區。村內有大型摩梭歌舞場所,湖邊有餐飲住宿場館和水路碼頭。在此登舟,經過草海,進入“亮海”(瀘沽湖深水域),直達博凹島(王妃島),沿博凹湖灣在洛洼村上岸,是瀘沽湖最具特色的游湖線路。
洛洼堡
摩梭洛洼部落村寨臨湖的半島山包。建有望海亭一座。登上洛洼堡,左看“草海”綠波翠,右看“亮海”碧浪連天,瀘沽湖秀色盡收眼底。
博凹灣
洛洼半島至博凹半島之間的湖灣,是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湖灣水域,生長著成片的菠葉海菜(瀘沽湖獨有的水生植物),潔白的小花浮在晶瑩的水面上,宛如滿天星斗。湖灣山坡,山花似錦,青松翠柏,亭亭如蓋。無論是水路蕩舟,或是旱路騎馬,在博凹灣中,都會獲得身入瑤池仙境的感受。
情人樹
情人樹
博凹半島的山坡上,有兩棵青松長至半中時陡地左彎右橫,兩樹相連,交織一起,形如拱門,構成天地靈氣的奇觀。古詩云“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摩梭女兒國的“阿夏”情侶樹,是人間愛情的天證。如詩如畫的博凹半島,是天下情人最為流連的地方。
博凹島
與博凹半島響應的博凹島(王妃島),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豪華的別宮,來用安置來自雅安的漢族夫人肖淑明。16歲的肖淑明,在這個島上消磨了她的整個青春年華。如今,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徘徊在島上的廢墟間,令人感慨良多。
小草海
后龍山下,摩梭阿洼部落村寨間的濕地,約1000畝,水草茂密,魚蝦豐碩,是平壩區水鳥的棲宿地。每年秋冬,百鳥翔集,人行水邊,鳥雀不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村寨群落中的一塊凈地。
鴨子埡口
小草海上的山嶺中段,山勢中斷,形成一半月形埡口。秋冬時節,“亮海”中的水鳥,成群
地飛越埡口到小草海中棲宿。以前,黃昏時分,當地鄉民常在埡口橫布一張魚網,短時便可捕捉野鴨十余只。此種行為,現已禁止。
祭神臺
建于鳥覺山頂。樓臺亭廊,工藝精美。摩梭人以女為大,稱瀘沽湖為“謝納咪”(母海),尊崇格姆女神。祭神臺下,母海碧波萬頃,格姆女神山拔海而起,高聳入云。摩梭“轉海節”、“轉山節”期間,摩梭人舉家前來,在此祭拜母海神山。作為景點,祭神臺是觀賞湖光山色的勝地。
鳥覺湖灣
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一灣湛藍的湖光,一灣幽靜的叢林,一灣嶙峋的山石,構成鳥覺湖灣與眾不同的特色。而灣中的一片石灘,鋪積著無數色澤金黃、紋理如畫的精美石片,堪與南京“雨花石”比美,系瀘沽湖一絕。
轉山古道
鳥覺山屬后龍山脈,茂林中隱藏著摩梭人“轉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后龍山脊,可經博凹湖灣,到洛洼摩梭部落村寨。“鳥覺—洛洼”轉山古道,是游山看水的黃金線路。
后龍山
后龍山是楔入瀘沽湖心的一個長島,逶迤長達4公里。后龍是摩梭神話傳說中的男
瀘沽湖(3張)
山神,他與格姆女神是一至至愛情侶。他倆化為山島,白天隔海想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沿后龍山脊的轉山古道觀光,左看“草海”、右看“亮海”,景觀豐富,妙語如珠。“上山看海,下海看山”,后龍山兼得觀山看海之妙。
洼垮湖灣
瀘沽湖最優美的湖灣之一。這里地域開闊,橫面的女神山,秀美的安娜俄島,還有十里沙岸,都在湖灣畫圖中,此處的碼頭景象十分特別,數十條色彩鮮亮的游船,不是停靠岸邊,而是隨意漂浮在水中,仿佛完全是為了點綴景致,確實構成了賞心悅目的畫面。經過湖灣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麗江,因此,洼垮湖灣就成為旅游團隊的驛站。
情人灘
洼垮湖灣的十里沙岸,楊柳依依,環境優美。黃昏時分,雙雙情侶攜手漫步,縱是無語,也盡得溫柔。
情人堡
洼垮湖灣岸上山脈,其形狀酷似屈膝仰臥我睡美人。摩梭村寨成年兒女,常邀約到山間互表衷情。“哪里去,哪里去,走婚去!情人堡,情人堡,看星星!”——是當地青年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
達祖湖灣
達祖湖灣的特別地位,除了位居女神仙下,懷抱安娜俄島的景觀價值外,還在于湖灣擁有一個完整而純粹的納西村。納西族歷史悠久,納西文化博大深厚,進納西村體驗納西風情,在唱罷“瀘沽湖情歌”之后再唱“納西姑娘花花色”,感受又不同。
安娜俄島
達祖湖灣中的安娜俄島,是瀘沽湖的一顆珍珠。小島林木蔥籠,島岸怪石玲瓏。沿曲徑
瀘沽湖(7張)
登上島顛,前年,大半個瀘沽湖盡收眼底;后觀,巍巍女神山高聳云間。從納西村劃船到安娜俄島只需15分鐘,如果旅程時間緊促,那么,安娜俄島之游,在一兩個小時里,也能領略到母海神山的情韻。如果時間充裕,在島上觀山看水之余,就地野炊,品嘗湖魚的鮮美,同時與納西姑娘或摩梭姑娘對歌,將是終生難以忘懷的快樂之旅。
格姆女神山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
是瀘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從達祖納西村后的轉山古道,經柏香林,可到頂端女神廟、女神洞。在摩梭神話傳說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瀘沽湖形如半月,只有登臨女神山才可窺見瀘沽湖全景。轉山節期間,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從山頭到腳,轉山的隊伍形成一條條色彩絢麗的長龍,“女神歌”響徹云天。中國名山成十上百,格姆女神山以“天人合一”別具風采。
瀘源崖
瀘沽湖總容積在19.53億立方米,超過云南滇池,湖水補給除雨量和泉水外,主要在于瀘沽湖自身的地下水。瀘源崖就是瀘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此處石崖如削,景觀獨特。坐在崖下的石礁上,遐想天工造物的神奇與和諧,定會涌起許多關于天地人和的感懷。
瀘沽湖小落水村
云南小落水村位于瀘沽湖北部,處在一個三面環山,一面向瀘沽湖的小山谷里。小落
瀘沽湖(3張)
水村是云南境內瀘沽湖邊的最后一個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線就在村口,環湖公路在此明顯的被切為兩半:石子路面是云南,柏油路面則是四川。
無論對云南還是四川來說,小落水都是最深處的那一個,也是被多數人遺忘的那一個。不為人知的是,這里有格姆女神山最臨近的庇護,有瀘沽母親湖的最直接的懷抱。
瀘沽湖小落水村
小落水村全村只有二十四戶人家,是瀘沽湖畔一個傳統而古老的摩梭村寨,旅游業不發達,只有真正在這里生活勞動戀愛著的摩梭人,很少有游客足跡,只有那些背著沉重行囊環湖行走的驢友偶爾來到村頭湖邊,攝影留念,喝酒聊天。是被人遺忘的人間天堂,比四川段瀘沽湖更具有原生態的感覺!
由于該村美之摩梭代言人“娜金拉初”代表小落水村開始進行旅游宣傳,小落水村才迎來越來越多的客人。
小落水村耕地極少,只能種一些玉米和馬鈴薯,家家戶戶既養牲口又打漁,但由于土地資源及地理環境的局限,他們的生活水平僅能糊口。小落水村的民居離湖邊較遠,步行約有十分鐘的路程。在這里,瀘沽湖岸呈弧形,湖畔長滿蘆葦草,坐在往大落水的豬槽船上,從蘆葦之間劃出去,很有詩意。
瀘沽湖(6張)
瀘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個小島給人以無限悠遠的遐想。這是中國西南高原上的一顆誘人的明珠,摩梭人稱它為“謝納米”,意思是“母湖”,母親的湖。她像一個古樸、寧靜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環繞的懷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這里的一塊碩大的藍寶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鏡。湖周長約五十公里,在湖的北岸,屹立著一座秀麗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視為女神化身。從南邊遠遠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頭昂首而臥的獅子,人們又叫它為獅子山。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賦予女性形象的神話,成為我們當代名副其實的“女兒國”。
世界各國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這一族了。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著由女性當家和女性成員傳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愿、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稱走婚)。
在全人類都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瀘沽湖卻仍然保留著古代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夏”婚姻形態。“阿夏”是瀘沽湖摩梭人中有情愛關系的男女雙方的互稱,彼此又稱“夏波”“阿夏”婚姻的顯著特點是:親密的伴侶之間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雙方仍然屬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當地人又稱這種關系為“走婚”。雙方所生子女屬于女方,采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一般一個男子或女子只有一個“阿夏”,只有在感情不合的時候,才會斷絕關系,這時才能再找一個“阿夏”。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阿夏”。
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于自己個人
瀘沽湖(4張)
所有的花房里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圣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于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兒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在摩梭人最隆重、最熱烈、最歡樂的格母女神的慶典——轉山節中盡情地唱,盡情地跳,盡情地享受生活的甘甜。
民族特征
瀘沽湖畔居住著是眾多民族,以蒙古族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云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與鹽源縣的其他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
現瀘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蒙古族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現云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四川省于1993年將瀘沽湖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語言特征
摩梭人沒有文字,摩梭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寧蒗摩梭人的語言,可分為三個方言區,即永寧壩方言,金沙江邊方言,蒗蕖方言。摩梭人的語法結構、語法形式多變,詞的構形變化,構詞變化,聲調輕重的變化、重疊。虛詞、句法、語序、語調等等,都是由一定的語音形成構成并作為語法意義的外部標志。如:她來了,他來嗎?的不同意義,是通過語調和虛詞表示出來的。又如:粗粗細細、拉拉扯扯等重疊詞,又是象漢語一樣通過重疊的語法形式表示出來的。
摩梭語言
寧蒗摩梭人在共同語言的前提下,產生三種方言,而且各地摩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程度及所受影響不同,所以有些話不盡相同,略有差異。永寧摩梭人多與藏族、漢族接觸,受藏、漢語影響較大;蒗蕖摩梭人與漢、彝族接觸多,受漢、彝語影響較大;而拉伯摩梭則多與普米、納西、僳僳族接觸多,受普米、納西。僳僳語的影響較大。與此相應,摩梭人的雙語現象比較突出,即在不同場合下,交替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
建筑特征
瀘沽湖建筑(2張)
瀘沽湖民房大多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1米,寬0.17至0.26米不等。內部結構為適應其母系原則而組成家庭特點,有火塘所在的正室,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他們的“阿注”的居室,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傳統住宅獨具風格。房屋皆用圓木或方木壘墻,以木板覆頂(現多已蓋瓦),一般由四棟二層房經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樓、經堂、門樓。其建筑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適應。正房,摩梭語稱“依咪”,是家庭集中飲食、議事、祭祀及老人兒童住宿場所,因而其結構較為復雜。屋后設夾壁,直通后院,分隔時里外兩間,里間儲存糧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間存放農具雜物,人離世后,尸體停放于此,婦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側為家庭主婦的居室兼儲藏貴重物品;右側設大灶,用來煮豬食、烤酒,并設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間屋內設有高灶臺,兩側裝有木板,可供人睡;灶臺角有一神龕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臺下方設火塘,設置鍋莊石和平臺,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紙畫成的圖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銀元寶等,摩梭人稱“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兩邊,均鋪木地板,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相溷。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根柱子時必須用一棵樹,頂上一節為左柱,根底一節為右柱,象徵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團結一體。在舉行成年禮儀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花樓“摩梭語稱“尼扎日”,供年輕女子居住,以便于單獨接交男阿夏。底樓主要存放雜物,樓上分隔成2至4間小房,每屋設有小火塘,裝飾華麗。梯設在底層走廊中段,梯間的樓板平面上有一橫杠封住上進口。經堂,摩梭語稱“嘎拉日”,是另外一側廂房,供本家僧侶念經修習。樓下住單身男子或客人,樓上專辟一間潔凈的房間作象甕經堂。經堂神鑫上供奉菩薩造像,板壁上繪蓮花、海螺、火焰等圖像。桉桌上供神龕,長年油燈和凈水碗,每日清晨換一次。家庭經堂除僧侶和貴賓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門樓,也稱草樓,以庭院大門相配套。底層正中開有大門,大門隨邊設有畜厥,樓上則放草料等雜物。
有關傳說
豬槽船
關于瀘沽湖的形成,當地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這里曾是一片村莊。村里有個孤兒,每天到獅子山去放牧。人們只要把牛羊交給他,他總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壯壯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樹下睡著了,夢見一條大魚對他說:“善良的孩子,你太可憐了,從今往后,你不必帶午飯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小孩醒來后,就到山上找啊找,終于在一個山洞里發現那條大魚,他就割下一塊燒吃,魚肉香噴噴的。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過的地方又長滿了肉。這事被村里一個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魚占為已有,就約了一些貪財之徒,用繩索拴住魚,讓九匹馬九頭牛一齊使勁拉,魚被拉出洞,災難也就降臨了。從那個洞里,洪水噴涌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村莊。那時,有一個摩梭女人正在喂豬,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旁邊玩耍,母親見洪水沖來,急中生智,把兩個孩子抱進豬槽,自己卻葬身水底。兩個孩子坐在槽里承受水漂流,后來,他們成了這個地方的祖先。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就拿整段木頭做成“豬槽船”,瀘沽湖也稱為母親湖。
關于瀘沽湖
靜,是瀘沽湖的主旋律。站在湖邊,只有山風一陣又一陣。從那座綠色的小島上,歌聲又飄來了,歌聲是那么深沉,那么纏綿,一縷縷浸透了母愛的涼蔭,貼著湖面飄來,飄來。似乎,山是山,水是水,天是天,又似乎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天已經空了,都化成了一股歌的溪流,情的浪花。湖島上的白塔在萬綠叢中,凝然不動,湖畔的村莊也是靜謐的,我靜靜地品味著這一片聽不清歌詞的音符,好似聽一支母親哼出的古歌。不必聽歌詞,有時旋律才是真正的內容;不必訴說,深情的凝視有時勝過萬語千言。就那么哼一下,一切情調讓你回味不盡:那只在靜夜中呼喚母親的咕咕鳥;那只失去了歸途的丹頂鶴;那片漂泊無定的云彩;那支失傳了的母歌;那個創世的女祖,永遠對你誘惑著,說不僅僅是傳說。
宗教信仰
瀘沽湖摩梭人的宗教摩梭人幾乎全民信教。淵源于畢喳巫教的達巴教和元初傳入的喇嘛教影響著摩梭人的日常生活,更是摩梭人的精神寄托。
【達巴教】
摩梭信仰(4張)
達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人多神教,相傳因教祖叫達巴而得名。達巴口誦經和部分由摩梭原始文字符號書寫的達巴卜書。達巴口誦經主要由師徒傳承、口耳傳承、世襲相傳。達巴是摩梭人的巫師,掌握著摩梭人歷史、文化、古典哲學、地理、天文、醫學,以及部族世系祖譜、遷徙路線等。家庭中,凡逢過年過節、婚喪嫁葬、為死者靈魂歸宗引路、主持成丁禮等各種祭慶禮儀,均由達巴主持舉行。
達巴有三種:一種為查達巴,專為傳授宗譜,為死者送到祖先發源地,主持禮儀;一種補達巴,專門主持祭祀;第三種汝達巴,主持死的小船塢馬儀式。達巴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的組織,在幫人誦經做法事時,不計較報酬多少,也不分貴賤。達巴的法衣法器有五福冠、飄帶、梆郎鼓、銅缽、搖鈴、海螺、巫棒等。
畢喳,是摩梭語,有鬼使神差之意,是更為原始的巫教和巫師。畢喳巫師的地位低于達巴巫師,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只能充當達巴的助手。達巴和畢喳都是由男子擔任,通常都是舅甥傳承和父子傳承或師徒傳承。
【喇嘛教】
于元代初期傳入瀘沽湖地區,是佛教在瀘古湖地區的稱謂。喇嘛教傳入這一地區后,由于政教合一的統治,摩梭人在信仰達巴教的同時,又信仰喇嘛教,兩種教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凡有祭慶禮儀,都要請達巴和喇嘛來念經作法,他們既互相配合,又各自為陣,饒有風趣。由于摩梭人中,喇嘛社會地位較高,有兒子者多送入喇嘛寺中當喇嘛。喇嘛教在瀘沽湖地區有黑、黃兩教,兩教的寺廟俗稱大經堂。較大的經堂有永寧、前所黃教喇嘛經堂和左所喇踏黑教喇嘛經堂,三地經堂每年都要定期舉行喇嘛會,由于信教者眾,喇嘛會便成了瀘沽湖盛大的節日。
民族習俗
摩梭母系氏族社會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種種婚俗中,絕無僅有一朵奇葩,瀘沽湖是世界唯一一個女兒國,女人掌控一個大家庭的大事情,男人一天就是悠閑的工作,每天賺回來的錢都要上繳給家里年齡最長的女性。
走婚情侶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實行走婚。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侶雙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無女,視女為“根”,以女為貴的摩梭人,只好娶一個媳婦,以續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實現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系的男女彼此稱“阿肖”或稱“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義的情侶。有的書上稱為“阿夏”。其實一樣,只是音譯上的差別。
建立男女阿肖的走婚關系,不受某種法律的約束,也不注重門第。阿肖走婚并非雜亂無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間嚴禁結交阿肖。一個女子不能同時結交多個正式阿肖。一個男子也不能同時與多個女子結交正式阿肖。雖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當中。有個別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遙遠,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結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謂“臨時阿肖”,但這種現象不是主流。
男女結交阿肖以雙方情感來取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女方的情感。金錢和地位未必能夠得到姑娘芳心。在情感的基礎上,她們更注重選擇俊美、高大的外在和智慧。一旦男女雙方彼此有意,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攔他們建立阿肖關系,正如當地情歌所唱的那樣,“好阿哥(妹)喲,人心更比金子貴,只要情誼深如海,黃鴨就會成雙對,”結交阿肖沒有家人包辦,也無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產勞動、節慶活動、跳舞交誼等交往過程中產生愛慕之情時,只要雙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決定,建立阿肖關系。
互換禮物
結交阿肖,建立阿肖關系比較自由,手續也很簡便,通常經過雙方私下或托人交換禮物(即摩梭人稱的“佐佐嘎”)便可確定關系。有的雙方交換一樣隨身首飾和手鐲、戒指等皆可,有的則由女子給男子贈送一樣自己親手制作的鞋墊或麻布腰帶,男子則加贈一條圍巾或首飾之類的便可。一旦交換了禮物,男女便成了阿肖情侶,到了夜間,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這種方式結交的阿肖,一般都有一段相當隱秘的走婚過程,到了一定的時間才逐步公開。
另有相當一部分男女互換禮物的方式要莊重些。當一個男子看中一個女子,或雙方有情有意時,通常由男方請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帶上衣服、裙子、茶、糖之類的禮物到婦方家互換禮物。攜禮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親說明來意,而母親則通常要征求女兒的意見,如果不同意則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對方的禮物。以這種方式結交的阿肖,在男子走婚時,往往以較為公開的形式出現。
夜訪阿肖
摩梭婦女到結交阿肖的年齡,通常都在花樓上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花房,一旦結交了阿肖,這間花房便成了談情說愛的小天地。
最初的約會多是避人耳目,悄悄進行。男子常在夜深人靜時,或徒步,或騎馬到女阿肖家按相約的暗號或拋石子到花樓房頂,或以吹笛彈弦,或以馬鈴聲,或用煙斗敲門等,有多種多樣的暗號,等候中的女子聞聲開門,將男阿肖引入臥室。到拂曉前,男子便匆匆離去返回自己家。經過一段時間的秘密走訪后,女子便將男阿肖公開,男阿肖即可公開走訪女阿肖,并可登堂入室,到女阿肖家下房喝茶聊天,享受熱情的招待。
也有不少男子在開始走婚階段是以公開的方式出現的。男子在首次走訪女阿肖時,必須帶上當初的媒人或自己可信的一個男朋友,并隨身攜帶茶、糖或給女阿肖的衣裙等物。對方家中則對來者予以盛情款待,并將男阿肖帶來的茶、糖拿一部分祭祀祖先,一部分送給本村各戶或只送給親族,以此委婉地宣布家中女兒已有男阿肖。晚上,由女方母親或姊妹引男阿肖到女阿肖臥室。女阿肖也可以在自己花房里以酒招待男阿肖。男阿肖在走訪的最初階段,常常回避女方兄長或舅舅之類的男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隨便起來。結交阿肖公開后,雙方家庭成為“比子則黑”,即親家。每逢節日,要相互送禮拜訪。遇紅白喜事時互相幫忙,對方家庭死了人要去奔喪。男阿肖出遠門時,女方要送雞、蛋、香、腸、豬膘肉等,裝在篾制禮品盒內,供阿肖及其伙伴在途中享用。這種“比子則黑”的關系隨著阿肖關系的建立而誕生。也隨著阿肖關系的解除而消失。
孩子隨母
走婚男女有了小孩,在孩子出世的第二天,女方家中要為孩子舉行取名儀式。并帶上“巴舍巴哈”(即為小孩取名舉行取名儀式時向神靈和祖先供奉的食物)以及甜酒等到男阿肖家道喜,男方家中則派一女子帶上豐盛的食物去看望女阿肖。第一胎孩子滿月前夕,男方家中要殺豬宰羊,備酒辦席,到女方家中舉行隆重的“若哈舍”儀式(即滿月酒),招待女方村內和鄰村的男女老少,表示慶賀。孩子到了13歲舉行“成丁禮”時,也要到生父家中拜節,生父則給予具有紀念意義的禮物,表示祝賀。
阿肖走婚所生的孩子一律隨母而居,,跟隨母姓,由家庭中的母親,舅舅和姨母等共同撫養。而子女成年后,對這些老人承擔主要的贍養義務。男阿肖不是女阿肖家庭成員,也無撫養孩子的法定義務,但在生產勞動和物質生活方面給予必要的照顧,有了孩子要經常看望和幫助,自覺承擔一定撫養義務。所以對摩梭男子而言,他的相當的精力是與自己的姊妹一道共同撫養外甥,同時還要拿出一部分精力來幫助女阿肖撫養自己的親生子女。親生子女長大后,也要為自己的生父盡一定的贍養義務,生父死后也要奔喪。
移情別戀
阿肖關系維持時間長短不一。因情而異,短則幾天、幾個月,長則幾年、十幾年,甚至終身。他們合則聚,不合則散。地域上男女阿肖相距越遠越不穩定。多數阿肖走婚在鄰近一兩個村內,少數遠達數十里之外。由于男女阿肖各居母家,沒有經濟上的關系和日常共同生活和密切接觸,所以具有相當的臨時性和不穩定性。阿肖之間,在經濟上誰也不靠誰。你不屬于我,我也不屬于你。雙方均不可能獨占對方,亦不可能依附對方。這就使阿肖關系變得比較淡漠,自然也就不會專一。
男女阿肖,既有從一而終者,也有一個結交多個阿肖的。大多在數個以上,少數則多達十幾、數十人。一般年輕時阿肖關系多不穩定。隨著年齡的增長。結交的阿肖逐漸減少,關系趨于穩定。部分成年男女,在青壯年時期,一般既擁有一個長期穩定的阿肖,同時又可能擁有一至幾個臨時阿肖作為補充,即一個正式阿肖和數個非正式阿肖。長期阿肖作為正式阿肖。而與非正式阿肖只能秘密來往。
阿肖雙方結交過程中,如發現對方移情別戀,品性不端或與之情感不合等原因導致關系疏遠感情破裂時,阿肖關系就隨之解除。阿肖關系的解除較為自由,容易,一般不需要什么手續。因為不涉及財產的劃分、子女的歸屬等利益問題。阿肖離異也很難引起爭執和糾紛。雙方皆可處之泰然,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過,甚至能保持良好的一般朋友的關系。因此也就容易導致離而復合。
男方不愿再維持阿肖關系時,有的請人捎個口信,通知對方終止阿肖關系;有的干脆對女方說一聲“我不來了”即可;或長期不走訪女方,也就自然解除。
如系女方不愿意維持阿肖關系,則直接告訴男方不要再走訪她家;或者在男阿肖走訪時,或面帶難色,或拒絕同房,或躲到親朋家中。男方自覺沒趣,理智地退出,不再走訪,有些破裂的阿肖關系。經過挽回也有破鏡重圓的。
多舍客棧(7張)
多舍客棧位于多舍村,從景區門口進入大約2千米,離瀘沽湖鎮大約300米,上方是瀘沽湖鎮小學,下方是交叉路口通往末代王妃府、走婚橋、洛洼碼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價格實惠,是旅客們落腳居住的好去處。客棧由當地摩梭居民開辦,他們樸實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帶領你們體驗感受正宗的摩梭文化。
活動現場(6張)
瀘沽湖”花樓戀歌“是由麗江瀘沽湖旅游景區管委會、麗江金沙旅游公司、麗江瀘沽湖摩梭文化演藝有限公司、北京保利演出有限公司、云南紅土情音樂藝術工作室歷時3年,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由國內多個知名創意團隊打造的,用歌舞形式表現納西族摩梭人走婚文化的一場歌舞演出,”花樓戀歌“演出通過紀實性、原真性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對摩梭人的獨特神秘文化遺存、奇風異俗有一個直觀真切的了解。演員均為瀘沽湖畔的原住摩梭人,采自摩梭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服裝、農具、樂器作為演出道具。演出劇場為一個放大了的祖母屋,讓觀眾置身一個真實的祖母屋,表演區和觀眾席融合。中心表演區周圍圍繞劇場做出兩組花樓,充分體現摩梭建筑的特點以及摩梭人的浪漫色彩。劇場朝向瀘沽湖一側的墻面可完全開啟,劇場與真實的瀘沽湖銜接在一起,通過摩梭人原生態的音樂舞蹈,表現摩梭人出生、成長、婚姻、勞動、祭祀等生老病死的整個過程。該演出于2011年7月1日在寧蒗彝族自治縣瀘沽湖畔的里格村對外公演,票價為220元。
篝火晚會
瀘沽湖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瀘沽湖畔的摩梭村寨,每晚都要舉行篝火晚會。傳說摩梭人會跳72種舞蹈,現在最為流行的就是甲搓舞,意思是“美好的時辰而舞”
轉山節
轉山節是摩梭族朝拜格姆女神山的節日,在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白露前后),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屆時,摩梭人身著盛裝去朝拜瀘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圍著女神廟轉三圈,一邊轉一邊撒五谷,再插上竹桿,綁上金幡佛像,敬獻供品,祈求女神福佑。這天是摩梭人最虔誠的一天,這天也是瀘沽湖畔的情人節,許多愛情都是在這天產生。
酥理瑪酒
到了美麗的瀘沽湖畔,隨便進入一間木楞房,好客的主人都會敬你一碗酥理瑪。酥理瑪是摩梭人家用傳統工藝釀造的美酒。其釀制方法是把青稞、大麥、小麥、蕎麥、稗子、玉米、谷子等多種糧食混勻,在大鍋里煮熟、烤干,并至底層帶鍋巴味,又盛于內放涼,與自采自的酒藥混勻,裝入篾的發酵器日卡內,放在室內發酵,待有酒散發,再盛入酒壇內封,十日左右便可啟封,摻進高山泉水,稍后用打通的彎竹管吸出酒汁,便可飲用了。這種酒色微橙,酒度低,味醇美,含豐富的氨基酸、維它命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摩梭啤酒”。它是摩梭和普米人家迎賓待客的佳品。常飲酥理瑪,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欲。
豬膘肉
豬膘肉又叫琵琶肉你若有幸到瀘沽湖畔的普米和摩梭人家作客,在那豐盛的民族客宴上,你必能品嘗到名揚四海的豬膘肉。”豬膘”是將豬宰殺后用獨特的工藝,整豬腌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將整個除豬頭骨以外的骨格全部剔除,內抹各種調料,然后縫合,壓成琵琶狀,冬季腌制,制成后可放數年不腐,久者還可藥用。豬膘肉因加工獨特,香料豐富,吃起來油而不膩,味道可口,營養極佳,是普米和摩梭人送禮和待客的佳肴。在大灶的背后通常都能看到兩三條腌制的整豬疊在那兒。
咣當酒
摩梭語“補日“或“安兒寄“制作方法是先把玉米,青稞,谷子等混合煮熟,加入酒曲發酵后,盛入甑子內蓋嚴,在鍋中加溫蒸煮。蒸時,甑內放一大碗,盛滿后倒入瓶或壇中冷卻即可。入口綿和,約三十來度,讓人放松警惕,但有后勁,感覺倍爽。
烤魚干
烤魚干是用瀘沽湖特產的一種叫巴魚的魚,把魚剖開或腹部切一小口,取出內臟,撒上鹽,花椒和五香粉,置于火塘上或鐵鍋內緩慢烤干而制成的。食用時將魚干在炭火上烤熟或用清油炸酥,味道香脆可口,是直接佐酒的祭品,用以煮湯則乳白色的湯汁香味濃郁,口感極佳,營養豐富。過去,出門的馬幫常帶上大量的魚干與外地客商交換,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青娜曼安
“青娜曼安”即青刺果酒,是摩梭人用野生植物青刺果榨成的油。是瀘沽湖摩梭人的獨創。千百年來,摩梭人食用青娜曼安并作為保健、醫療用品,已有悠久的歷史。每當春末夏初,刺果成熟季節,成群結阿的摩梭姑娘,腰挎篾篼,手執木鉤,在茂密的青刺林中采集刺果,然后經過洗、曬、磨、蒸等一系列工序后,榨出清亮而又略帶金黃色的刺果酒,具有濃郁的果香味。
泡梨
泡梨是摩梭人獨特的一種泡菜。當地盛產多種麻梨,他們喜歡將這些適合浸泡的麻梨盛于陶壇內,按比例加上鹽、白酒、姜、蒜、花椒和清水,密封一月余后食用,具有酸、甜、脆和濃郁的醇香味道,別具一格,是佐餐的美味佳品。浸泡時間長者,其味更佳。
蘋果
鹽源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擁有果園15萬畝,現年產量達1億多公斤,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占四川蘋果總產量的60%。由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鹽源蘋果具有皮薄、肉嫩、香、甜、脆的最佳口感和上市早的特點,以果大、色鮮、味美、無污染而博得廣大消費者的厚愛。每年的蘋果成熟、銷售季節,全國各地的果商云集鹽源,鹽源蘋果以其優秀的品質銷往廣州、深圳、瑞麗、保山、遵義、昆明、重慶、武漢、攀枝花成都等城市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金邊白瓜子
金邊白瓜子出自一種俗名為“吹皮瓜”的瓜,是瀘沽湖獨特產品,國內惟盛產于瀘沽湖地區。瓜子白,皮的邊緣有一圈獨特的金邊,粒大飽滿,營養豐富。炒后食用,香脆可口,是接待賓客、贈送親友的佳品,也是榨油的原料。今已成為重要的外貿出口物資,馳名中外。每年產量在100萬公斤以上。
香菇
香菇,一種蘑菇。是青杠樹經過數十年腐朽后,生長出的一種特殊菌,不僅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而且有大量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它以香味獨特和營養價值高而成為筵度上最受歡迎的佳肴。全縣每年產量在50噸以上。
花椒
鹽源是花椒盛產地之一,品種有正路和大紅袍。由于獨特的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鹽源花椒具有純香和麻味足的特點,是川菜必備的佐料。全縣種值花椒8.5萬余畝,年產150萬公斤。鹽源花椒由于正宗 ,在許多在中城市也有一席之地。
腌酸魚
將魚的內臟取出來清新干凈后,把魚肉平展開,將魚腹朝下分層入進陶罐中,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糌粑面、食鹽、花椒、五香粉等佐料,裝滿后把壇口封好,放在蔭涼處,半月后便可食用了。可炒食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湯,味道鮮嫩爽口,使人食欲倍增。
美食
瀘沽湖旅游區用餐集中在瀘沽湖畔的落水村,一般旅店都供應飲食。早餐特別豐富,有酥油茶、稀飯、饅頭、咸菜、餌絲等,自選任吃,每人只需花6元錢,中、晚餐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定餐;旅游區另還設有西餐廳、中級酒店、風味小吃等。到了瀘沽湖,一定要嘗嘗當地的豬膘肉、牛干巴、酥油茶、蘇理瑪酒。摩梭人家的烤魚很好吃,是用當地的一種特產叫巴魚的小魚做的。還有就是摩梭人的咣當酒,度數不高,口感極好,但是千萬不要貪杯。因為據說不少人喝的時候不覺得什么,喝完后就“咣當”一下,栽在那里了,所以得名“咣當酒”。離開瀘沽湖時,一定要帶上一份陽光舌尖,它是從瀘沽湖畔發源的手工食材伴手禮。[2]